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5-07-09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目的】为中国文化遗产空间的声音景观研究提供指导方向。本文将主要从听觉的维度去探索中国文化遗产空间——秦淮河的地方特质。秦淮河,作为中国江南水乡文化的象征,既是物 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声音景观研究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视角,通过分析文化空间中的声音元素及其特征,揭示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方法】通过田野录音和文献阅读来研究一个地方的当代声音景观和历史声音景观,从而发掘这一地方的感官文化、音响身份和本地听觉性。本文从声音景观视角出发,围绕秦淮河文化遗产空间,探索其自然声音、人工声音及声音历史景观的构成与意义。【结果】秦淮河文化遗产空间的声音景观,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和谐乐章,也是记录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对其自然声音、人工声音以及历史声音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秦淮河作为文化地标的多维特性。然而,现代城市化进程与旅游开发对声音景观的影响不容忽视。交通噪声、电子音效等现代声音的侵入,使传统声音景观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因此,采用田野录音、声音回溯等技术手段,记录和保护这些声音资源,对于维护秦淮河的文化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声音景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方式,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感知,增强地方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结论】秦淮河的声音景观研究不仅是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我们探索文化遗产多感官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声音景观的跨学科研究与文旅融合,将声音保护融入生态修复、文化教育和社区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遗产保护模式,让“声音里的秦淮”成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与创新实践的样本。